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化中国特色教育管理理论体系研究,推动中国特色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创新。2025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现代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活动季分论坛”在浙江师范大学胜利召开。

在完成第一阶段丰富而紧凑的议程后,会议于11月1日下午顺利进入第二阶段——“平行分会场报告”环节,五个分会场分别围绕“教育强国目标下教育管理理论建构与创新”“人口变动与基础教育治理体系响应与变革”“高校教育管理的宏观战略与学科范式重构”“面向未来的教师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机制”“数智赋能驱动与教育未来形态的融合创生”议题展开讨论,吸引了7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深度对话与分享。





11月1日晚上,第三阶段——“研究生会场报告”如期而至。第三阶段报告分为“中国特色教育管理与学科体系构建”“数智时代教育治理变革与组织创新”“人口变局下的教育资源配置与发展”“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教育改革系统集成与治理效能评估”5个平行分会场,60多名在读研究生、十余名青年学者进行了精彩对话与分享。





11月2日上午,主题报告及闭幕式在浙江师范大学行政中心顺利举行。大会主题报告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现代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陈学军教授主持。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葛新斌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张天雪教授先后作了大会主题报告。
葛新斌教授在题为《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英才教育之省思》中,系统阐述了“英才教育”的内涵,回顾了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相关政策与实践的发展。他指出,发展英才教育既是国际竞争的战略需要,也是实现教育公平与因材施教的内在要求。针对当前存在的“早选苗”“集中营”等异化现象,他提出应坚持“自然成长”与“精准开小灶”相结合:既要尊重学生发展规律,立足常规教育;也要科学识别英才,落实个性化教学。

张天雪教授在《教育强国中的教育十五五规划》报告中指出,21世纪是以教育、科技、人才为核心驱动力的“教育世纪”。他强调,当前教育强国建设面临学龄人口变化、人工智能等七大外在变量的挑战。为此,教育治理研究需实现范式转变,从理论研究逐步走向基于建模的预测、监测与评估研究。

期刊面对面:面向教育强国建设的研究议题
期刊面对面”由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蔡连玉教授主持。《高等教育研究》编辑部副主编曾伟、《教育发展研究》编辑部主任林岚、《教育与经济》编辑部主任叶庆娜、《中国教育学刊》编辑部首席编辑蒲丽芳、《中国教育报》校长周刊主编苏令、《中小学管理》编辑部副主编谢凡、《教学与管理》编辑部编辑代江花以及《基础教育学刊》编辑部执行主编李云星作为与谈嘉宾,围绕“面向教育强国建设的研究议题”进行了学术研讨,并从选题价值、学术规范以及青年成长等方面为学者们提供了专业的建议和指导。

小组交流总结
小组交流总结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现代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会秘书长、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刘建教授主持。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杨聚鹏教授、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何伟强教授分别代表平行分论坛、研究生论坛作了交流总结。


闭幕式
闭幕式由理事会秘书长刘建教授主持。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张天雪教授代表承办单位致谢,海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张德伟教授代表下届年会的承办单位发言。

刘建教授在年会总结中充分肯定了会议的高效组织与丰硕成果。未来,他希望学界进一步增强理论自觉与学科自信,以更前瞻的视野和开放格局,回应国家战略、推动知识创新、参与全球对话,为教育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与会学者认为,本届年会推动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与教育强国战略实施,在范式创新与体系建构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标志着中国教育管理学迈入范式创新新阶段,成为学科发展的里程碑事件。

此次年会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现代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主办,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承办,吸引了全国112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320余位专家学者及硕博研究生共襄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