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基础教育学刊》签约仪式暨中国基础教育学建设研讨会在江苏南京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主办,浙江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承办,浙江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协办。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教育厅原副厅长韩平,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侯怀银,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教学名师阮成武,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副院长、《浙大教育学刊》副主编孙元涛,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国家“****”青年拔尖人才范涌峰等知名专家学者,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董事长王文军,《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执行主编王浩斌,《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徐嘉,《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高虹,《教育发展研究》编辑部主任林岚,《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光,《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副主编江波等知名出版、期刊界代表共同出席会议。
浙江师范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兼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林一钢,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党委书记苏煜,学术副院长石亚兵,分别主持了专题研讨、开幕式、集刊建设咨询环节。

在开幕式环节,林一钢向与会领导、嘉宾及学界同仁致以热烈欢迎。他指出,作为浙江省重点高校,浙师大始终以服务基础教育为立校之本,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作为教师教育主阵地,肩负培养卓越教师、引领教育研究、服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使命。他强调,即将签约创办的《基础教育学刊》是学院与出版界专家合作的成果,期待该刊成为思想交汇平台、理论创新阵地、实践引领桥梁和人才培育沃土。本次研讨会聚焦“中国基础教育学建设”核心议题,汇聚多位知名专家学者,旨在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凝聚智慧力量,共同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理论体系的完善与实践创新的深化。
签约聘任环节

林一钢与王文军签约

在签约聘任环节,王文军与林一钢共同签署了《基础教育学刊》合作协议。




随后的聘任仪式上,林一钢宣读了《基础教育学刊》编委会首批聘任名单,并为侯怀银教授、阮成武教授、孙元涛教授、范涌峰教授等现场与会的编委代表颁发了聘书。
集刊建设咨询环节
在集刊建设咨询环节,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云星代表《基础教育学刊》编辑部汇报刊物定位、办刊思路及传播策略等核心内容。他强调,学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聚焦学术前沿与国家教育战略需求,促进理论与实践融合,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教育强国建设和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学科体系与话语体系建设。集刊将立足基础教育学二级学科,打造学术引领与实践价值兼具的平台,强化政治、品牌与传播意识,走特色化、精品化、学术化发展之路。








集刊建设咨询
随后,出版、期刊界专家为《基础教育学刊》建设提供了专业指导。他们认为,应系统谋划,精准锚定目标定位,立足基础教育学学科特性,平衡学术研究与实践引领的关系,打造有温度、有品质、与作者共同成长的学术平台。要科学设置栏目,强化选题策划,灵活设置专题和高质量笔谈,在关注热点的同时刊发具有长期价值的基础研究文章。应培育稳定合理的作者队伍,既要争取知名学者,也要培育青年学者,强化编读联系,保障优质稿源的持续供给。要扩大集刊传播度,做好全媒体传播,探索国际传播路径,注重期刊美誉度,扩大期刊影响力。此外,还要加强编辑队伍的制度化、专业化、专门化建设,加大经费投入,积极组织、参与学术会议,协同推进集刊可持续发展。
专题研讨环节
在中国基础教育学建设专题研讨中,四位专家学者分享了真知灼见。

侯怀银教授作《充分认识基础教育学在基础教育强国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专题报告。他系统阐述了基础教育学的双重属性与使命,指出该学科既回应现实需求、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又引领发展方向、塑造理想教育图景。其建设对推进中国式基础教育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完善教育学学科体系具有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意义。需通过多维协同发力,强化理论根基、深化实践研究、创新培养机制、拓展国际交流,切实发挥基础教育学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阮成武教授作《基础教育学制系统的内生竞争性与疏解路径》专题报告。他指出,当前单向度学制结构下,城乡校际资源的差异导致学生承受极大的升学竞争压力,这不仅加剧了教育焦虑,也制约了教育公平与优质均衡发展目标的实现。建议通过三方面路径疏解矛盾:一是优化普职分流机制,避免简单化分流;二是建设多样化特色高中体系,拓展学生发展路径;三是将职业启蒙教育设为基础教育必修课程。通过制度创新缓解内生性竞争,推动基础教育公平优质发展。

孙元涛教授作《突破两歧困境: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专题报告。他指出,当前基础教育中学业成绩提升与综合素质培育(创造力、审辩思维、合作意识等)作为两种合理但难以兼容的质量观,形成核心矛盾。为此需培育三大改革意识:一是明确不同层级、类型改革的责任主体;二是摒弃“完美政策”的线性思维,以动态视角推进渐进式变革;三是实现质量观随社会进步的迭代更新。通过构建科学治理逻辑与价值导向,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质效统一。

范涌峰教授作《超越合法性危机:基础教育学的边界与跨界》专题报告。他指出,基础教育作为具有显著特色、广泛影响和深厚实践经验的核心领域,是构建原创性教育理论、扩大教育学国际影响力、完善******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关键论域。通过实现研究主体、对象、知识生产及人才培养的跨界融合,基础教育学将构建自主知识生产与扩散能力,并形成贯通历史、立足中国、融通世界的理论体系,为破解学科合法性困境提供创新路径。

韩平评议
韩平副会长在与谈评议中指出,中国基础教育学是中国教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建设中国特色基础教育体系,一要把握好传承与发展的关系。要构建自主知识体系,赓续因材施教、知行合一等中华优秀教育思想的精髓,并努力创新发展。二要把握好吸收与创新的关系。应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实现本土化融合,探索中国特色高质量发展路径,催生新理论、方法与技术。三要把握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基础教育具有实践特性,理论建构须扎根中国基础教育实践,聚焦原生性、结构性与前沿性问题,持续创新,凝练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创性理论体系。


苏煜、石亚兵主持会议

大会合影
至此,《基础教育学刊》签约仪式暨中国基础教育学建设研讨会圆满结束。此次会议是落实学校第七次党代会主要任务、奋力谱写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科建设新篇章的重要举措,是服务中国基础教育学发展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