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大首页
  • English
  • 首页
  •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专业介绍
    学院领导
    机构设置
    规章制度
    学院标识
  • 党建工作
    教工党建
    学生党建
    党员之家
    主题教育
  • 师资队伍
    特聘教授
    人才梯队
    专任教师
  • 学术科研
    重点学科
    项目申报
    科研成果
    科研仪器
    学术活动
  • 本科生教育
    课程建设
    通知公告
    专业介绍
    规章制度
    教学研究
    课程思政
    成果展示
  • 研究生教育
    招生就业
    培养工作
    学位工作
    导师简介
    导学思政
  • 教师教育
    微格实训
    教师技能考核
    教育实习
    教育研习
    基地建设
  • 国际合作
  • 社会服务
    自学考试
    教师培训
    合作办学
  • 学工在线
    学风建设
    科研与竞赛
    校园文化
    就业工作
    学生组织
    班级风采
    学生资助
    学子风采
    学生团建
  • 校友工作
师大首页
学工在线
    首页  学工在线
学 · 你能 | 一堂省赛金奖课的诞生:省师范技能一等奖获得者王冰冰的“标准”到“卓越”跃迁之路
发布时间: 2025-11-21 浏览次数:10

在浙江省师范生教学竞赛的舞台上,我院王冰冰同学凭借卓越的教学设计与沉稳的现场发挥,荣获小学组一等奖。这份荣誉不仅是一张省级奖状,更是一堂优质课从“教学标准”走向“竞赛精品”的生动见证。

从初拟教案到反复磨课,从内容重构到教态打磨,王冰冰不断优化教学逻辑、锤炼课堂语言、提升互动实效,在持续迭代中深化对教学规律的理解,展现了教育学子追求卓越的专业素养与教学风采。

破题:探寻底层逻辑,厘定“好课”标尺




在追求教学卓越的道路上,王冰冰始终秉持着一个核心信念:一堂真正打动人心的高质量课堂,其灵魂不在于繁复的技巧,而在于坚守“以学生为中心”的底层逻辑。她认为,好的课堂应当从内容到设计、从互动到评价,全方位激发学生参与,实现知识传授与素养培育的深度融合。

“只有真正把学生放在课堂中央,教学才会拥有生命。”王冰冰在分享教学理念时强调,一堂好课应当具备两大特质:一是在内容上激发兴趣,她善于通过“寻宝游戏”等情境化导入,将学生自然带入学习场域,让知识在探索中自然生成;二是在设计上强化参与,尤其针对低年级学生思维具象化的特点,她在课堂中系统设置“摆小棒”“圈画操作”等实践环节,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在体验中建构认知。

在备赛过程中,她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转化为可落地的教学行为,形成一套系统化的备课逻辑:一要精准定位教学痛点,每节课前深入分析学生学情,明确教学难点,将有限的教学时间聚焦于核心问题的突破;二要设计有效合作任务,依据难点设计小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自主建构知识,教师则退居引导者角色;三要提供专业教学反馈,她用“逻辑清晰”“表达完整”等具体评语替代“真棒”等空泛表扬,推动学生思维向更高阶发展。

破局:打磨教学设计,实现模仿跃迁




“我们既要依据教材,也要超越教材。”王冰冰在分享备课经验时提到,她善于从多方渠道汲取教学智慧:无论是吴正宪、张启华等特级教师的示范课堂,还是优秀青年教师的教学竞赛实录,抑或是专业期刊中的经典案例,都成为她教学设计的重要参考。在广泛学习的基础上,王冰冰结合自身风格进行融合再造,逐步实现从“借鉴模仿”到“内化创新”的专业跃升。

重构课堂逻辑,以学生参与突破概念难点。以《质数与合数》一课为例,王冰冰展现了如何通过教学设计推动课堂质变。最初,她沿用传统教法,让学生直接根据因数个数归类概念,课堂气氛平淡,学生参与度低。在反复打磨中,她借鉴优质课例中的“拼图建模”思路,引导学生用不同数量的小正方形拼摆长方形,从“形”的角度理解数的特性。这一设计不仅激发学生的操作兴趣,更通过数形结合突破了概念抽象的难点,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

技术为思维服务,让抽象知识“可视化”。面对教育技术的应用,王冰冰始终秉持“工具为教学赋能”的原则。在《圆的面积》教学中,为帮助学生理解“极限”这一抽象思想,她借助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圆等分拼接为近似长方形的过程。这一技术运用并非单纯炫技,而是将数学思维可视化,使学生在直观感知中建立空间观念,真正实现技术助力思维深化。

图片

破茧:锤炼心法内功,悟透育人真章




在省级教学竞赛的淬炼中,王冰冰不仅精进了教学技能,更在心态格局与育人认知上实现了深层蜕变。那些看不见的“心法”与“内功”,成为她从容应对赛场、坚定教育信念的内在力量。

“每一位选手都会紧张,关键在于如何转化这种情绪。”谈及赛场心态,王冰冰分享了自己的调节之道:通过建立对学校培养体系的信任、对指导教师团队的信心,并将个人表现与代表学校形象的使命感相结合,她把注意力从“焦虑结果”转向“专注课堂”,从而在高压环境中保持镇定与清晰。在被问及从备赛过程中汲取的最宝贵经验时,王冰冰用一个“稳”字概括。“经过层层选拔,选手的专业基础都已扎实,最终比拼的是谁更能‘稳得住’。”这种“稳”不仅体现在教学环节的流畅推进,更是一种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与对教学节奏的从容把控,是她从指导老师、队友乃至对手身上深刻体悟到的竞赛智慧。

经历大赛洗礼,王冰冰对“何为好老师”这一命题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她坦言,自己曾将“好老师”定义为“把知识讲透、流程走完”的完美授课者;而今她深刻认识到,好老师的核心在于“眼里有学生、心里有温度”。“我们不必追求每节课毫无瑕疵,却应努力让每个学生被尊重、被看见。”她强调,教育中“人”的维度远比“技”的层面更为重要,那种基于理解与关怀的育人温度,才是教师职业最根本的力量。

破圈:传递成长心得,倾授前行箴言




作为一名从教学竞赛中脱颖而出的优秀师范生,王冰冰对学弟学妹倾情相授,将宝贵的参赛经验凝练为三点核心建议,与大家共勉。

她首先强调夯实教学基本功的重要性,指出“三笔字”是师范生的专业底色,需持之以恒加以锤炼。她建议将每一次试讲都视作正式比赛。以高标准反复打磨,方能在真正站上讲台时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其次,她认为教学的根本在于 “心中装着学生” 。教师应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和兴趣特点出发,设计贴合其思维路径的教学活动,真正实现以学定教。最后,她倡导秉持终身学习的专业态度,鼓励学弟学妹在广泛借鉴优秀经验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在持续积累中实现突破,最终在前人智慧的积淀中走出自己的教学之路。

图片


图片

“心存希冀,追光而遇;目有繁星,沐光而行。”愿每一位披荆斩棘的教育学子,都能从榜样的身上汲取力量,在奔赴未来的道路上,如星璀璨。


  •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 邮箱:jky@zjnu.cn
  • 浙ICP备05001954号-1
Copyright © 2023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