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上午,首都师范大学万海鹏副教授应我院教育技术研究所邀请,在32幢309会议室开展题为“基于学习认知地图的适应性在线学习研究及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的专题分享会。本次会议由我院副教授何文涛主持,教育技术学系系主任王小明、毛刚、蓝敏、逯行、周艳、管珏琪、段超等教师与会交流。

会议伊始,万海鹏介绍了他多年来对于认知地图的研究。他表示,当下的教育领域有大规模资源访问,但没有大规模网络学习发生,这导致学生产生孤独感,因此急需一个“人人拥有的大规模,能够跟每个人能力相匹配的个性化”的学习认知地图模型。万海鹏联系相关研究中的知识图谱、认知地图等概念,对学习认知地图进行了比较。他将学习认知地图拆解成“学习交互数据的采集——认知状态的评估与预测——知识结构的计算——学习路径的生成——学习认知地图的相似度计算”五个模块,并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实现学习认知地图的技术架构与方法。在系统介绍了研究产出后,万海鹏列举了多个实际案例,点明了学习认知地图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接着,万海鹏就多年积累的经验与在场老师进行沟通交流。他认为,万事开头难,基金项目的申请亦是如此。要想成功申报相关项目,就要不惧失败、多次尝试、越挫越勇。只要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后续就会更有动力进行申报。最后,万海鹏介绍了自己最具有代表性的三个基金项目。

会议最后,与会老师同万海鹏交流研讨。各位老师就基金申报的相关细节、注意事项进行了提问,并表达了对万海鹏学习认知地图模型的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