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上午,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联学会议于32幢405会议室举行。会议围绕电视专题片《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展开深入学习与研讨,聚焦文化溯源,感悟思想伟力。学院党委书记苏煜主持会议,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及教育学系教师党支部代表参会。
苏煜提出,学习文化的力量,首先要把握“八八战略”与习近平文化思想之间的渊源关系,深刻领会“一张蓝图绘到底”所体现的战略定力。他从“灵魂论”“根脉论”“为民论”“创新论”“互鉴论”“力量论”六个方面系统阐释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并强调应将其转化为办学治院的实际行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化为什么是第一课堂”这一根本问题。他提出,要善用浙江本土文化遗产,将其转化为课程思政的鲜活素材,切实将文化软实力提升为教师教育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文化浸润、心灵培育和教育振兴,书写浙江教师教育新篇章,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晓均表示,要深刻把握文化自信的根基作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认同、自觉**历史虚无主义,筑牢作为一名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她强调,要把文化育人全面融入学生工作,通过价值引导、品牌文化活动与环境建设,贯穿于日常管理与社会实践;同时发挥学科优势,推动优秀教育思想的现代转化,支持学生开展文化服务与实践,促进文化传承创新。
学院副院长张家华围绕“教育与文化传承”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学院应坚守“文以立心”,锚定育人方向;践行“文以载道”,推动教学创新;聚焦“文以兴业”,增强教育服务社会功能;落实“文以化人”,涵养优良师德与文化生态,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导其理解文化理论逻辑与实践价值,树立文化自信,主动融入国家文化发展大局。
教育学系教师党支部书记王丽华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提出的文化理念,不仅为浙江注入文化动能,也为理解其文化思想提供了重要地方实践样本。结合本职工作,她将从三方面着力:一是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并将其融入教育教学;二是聚焦立德树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面融入育人过程,提升未来教师的综合文化素养;三是发挥教育学科优势,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科研,深化对习近平文化思想及其教育指导意义的研究阐释,力争形成一批高质量成果。
教育学系教师党支部成员钱晓敏认为,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教育工作者应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文化育人融入教学全过程。她建议在学科教学中整合浙江地域文化资源,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与自信;通过班级文化与社团活动营造良好育人氛围;依托科研推动本土文化资源的现代转化与传播,服务地方发展。她强调,教师应以身作则,践行社会主义*****,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最后,苏煜在总结中强调,要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实践与总书记致我校建校50周年贺信精神紧密结合,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将文化育人全面融入课程思政、社会实践及导师、班主任工作全过程。他提出,要坚持学用贯通,推动师生加强理论阐释与研究宣讲,促进文化思想进课堂、进科研、进服务;同时深化宣传引领,依托主题党日、师生支部联学、“微宣讲”等平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鲜活的文化实践与宣讲活动,积极营造“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浓厚氛围,全力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学院落地生根、见行见效。
文字 | 金超男 郎静
图片 | 桑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