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大首页
  • English
  • 首页
  •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专业介绍
    学院领导
    机构设置
    规章制度
    学院标识
  • 党建工作
    教工党建
    学生党建
    党员之家
    主题教育
  • 师资队伍
    特聘教授
    人才梯队
    专任教师
  • 学术科研
    重点学科
    项目申报
    科研成果
    科研仪器
    学术活动
  • 本科生教育
    课程建设
    通知公告
    专业介绍
    规章制度
    教学研究
    课程思政
    成果展示
  • 研究生教育
    招生就业
    培养工作
    学位工作
    导师简介
    导学思政
  • 教师教育
    微格实训
    教师技能考核
    教育实习
    教育研习
    基地建设
  • 国际合作
  • 社会服务
    自学考试
    教师培训
    合作办学
  • 学工在线
    学风建设
    科研与竞赛
    校园文化
    就业工作
    学生组织
    班级风采
    学生资助
    学子风采
    学生团建
  • 校友工作
师大首页
新闻动态
    首页  新闻动态
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2025年下半年社会服务工作推进会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 2025-09-10 浏览次数:10

9月9日上午,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社会服务工作推进会在32幢405会议室顺利举行。副校长兼学院院长林一钢、继续教育与合作办学管理处处长钱旭升、继续教育与合作办学管理处合作办学办公室科长徐烽、继续教育与合作办学管理处继续教育科科长马声、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合作办学项目主管陈法宝、社会服务中心主任孙艳超,以及合作办学办公室与社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出席会议,共同为社会服务工作扩面、提质与增效建言献策。会议由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党委书记苏煜主持。

林一钢对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2025年下半年的社会服务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以“扩面、提质、增效益”为总体目标,推动社会服务实现新发展、新突破。他指出,社会服务应紧密围绕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议题,尤其要面向区县基础教育实际,在关键领域实现重点支撑。

在“扩面”方面,要着力拓宽服务半径与内容体系。重点推进中小学教师同等学力申硕提升培训项目,支持区县教师学历和学术能力双向发展;积极参与区县及学校“十五五”教育发展规划的研制与论证工作,提供政策咨询和科研支持;持续拓展人工智能教育、教育科研赋能等薄弱领域的服务覆盖。在“提质”方面,要精准对接区县教育现实需求和教师发展规律。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区域背景的教师群体,科学设计培训方案,打造本土化、特色化的教师培训品牌项目。强化课程研发与教学改革实践指导,推动培训内容从“通用型”向“精准型”升级,显著提升培训实效。在“增效益”方面,要突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发展。依托高校科研优势和师资力量,搭建跨区域、跨学段的实践平台,助力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的培育与孵化。通过资源共享、课题共研、师资共育,构建“需求牵引—资源整合—价值反哺”的可持续服务机制,实现基础教育质量提升与高校社会服务效能的双赢。林一钢强调,要始终坚持服务浙江教师教育的发展大局,积极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区县和乡村辐射,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师教育服务新模式。

苏煜指出,高校社会服务应紧密对接国家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以服务引领发展,重点深化教师同等学力提升项目,系统支持在职教师学历与能力双发展;持续推动附属学校教学质量提升,依托高校资源强化课程与教研创新;积极拓展高层次、精准化的教师培训项目,打造品牌、形成体系。通过多元协同、机制创新,切实增强高校教育服务基层的能力,为教育现代化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陈法宝介绍了学院合作办学情况及下一步计划。孙艳超回顾总结了2025上半年和暑期学院社会服务工作,强调社会服务工作应进一步转变观念、提升站位,深入研读国家和省级教育政策文件精神,准确把握改革方向与重点任务。要主动对接区县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师训中心及集团校的实际需求,强化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钱旭升、徐烽和马声等建议为全面提升社会服务层次与效能,应系统整合高校、地方政府和基础教育学校的优质资源,着力开发一批具有引领性、示范性的教师教育高端项目。要充分发挥联盟学校的协同作用,依托校际合作网络,实现课程共建、师资共享和教研共进,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区县及乡村学校辐射。尤其要强化“精准提质”导向,依据区域教育实际和教师发展瓶颈,量身定制培训内容与形式,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重点依托“特级教师工作流动站”等机制,汇聚一批高水平教学专家深入一线,通过驻校指导、示范课教学、课题合作等方式,实现名师资源的流动与共享,助力中青年骨干教师成长和区域教学水平提升。同时,应加强教师培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持续优化项目设计、创新培训模式、完善评估机制,逐步构建具有浙师特色、广泛认可的社会服务品牌,实现社会效益与品牌价值的双重提升。


  •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 邮箱:jky@zjnu.cn
  • 浙ICP备05001954号-1
Copyright © 2023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