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大首页
  • English
  • 首页
  •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专业介绍
    学院领导
    机构设置
    规章制度
    学院标识
  • 党建工作
    教工党建
    学生党建
    党员之家
    主题教育
  • 师资队伍
    特聘教授
    人才梯队
    专任教师
  • 学术科研
    重点学科
    项目申报
    科研成果
    科研仪器
    学术活动
  • 本科生教育
    课程建设
    通知公告
    专业介绍
    规章制度
    教学研究
    课程思政
    成果展示
  • 研究生教育
    招生就业
    培养工作
    学位工作
    导师简介
    导学思政
  • 教师教育
    微格实训
    教师技能考核
    教育实习
    教育研习
    基地建设
  • 国际合作
  • 社会服务
    自学考试
    教师培训
    合作办学
  • 学工在线
    学风建设
    科研与竞赛
    校园文化
    就业工作
    学生组织
    班级风采
    学生资助
    学子风采
    学生团建
  • 校友工作
师大首页
学工在线
    首页  学工在线
敦学研学团 | 新加坡、香港访学记(二):狮城“三原色”——教育学子探寻文明·知识·科技的南洋启示
发布时间: 2025-08-10 浏览次数:10

盛夏的新加坡,跃动着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敦学访学团学子们的求学身影。同学们带着对世界的好奇与对教育的热忱,用脚步丈量文明深度,用心灵捕捉知识亮色,用眼睛见证科技炫彩——这场难忘的跨文化、创新思维、可持续发展研学之旅,正等着我们一同解锁更多惊喜。


图片
文明底色:沉浸式的跨文化启蒙


亚洲文明博物馆

8月2日上午,访学团抵达亚洲文明博物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在此展开。博物馆建筑融合了中式飞檐与南洋骑楼元素,展厅内印度雕像、中国瓷器、马来传统织物错落陈列,将亚洲各文明的璀璨与交融娓娓道来。同学们沉下心,将目光聚焦于公元14世纪的贸易瓷瓶,体会郑和下西洋时新加坡作为贸易节点的繁华盛况;驻足于东南亚皮影戏展台,欣赏多样的文明符号在民间艺术中共生。


图片
图片


本次参访让同学们深刻领会到——教育的本质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最终搭建文明沟通的桥梁。尊重文化多样性、培育跨文化能力,将是未来育人路上的重要课题。

图片
图片
知识亮色:教育者的创新思维启迪


新加坡社科大学课程

8月4日,访学团走进新加坡社科大学,正式开启教育专业课程的学习。

图片

Dr.Lin Feng带来《学习理论与技术整合》的课程。与传统课堂不同,Dr.Lin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Padlet和Miro两款课堂互动应用,引导大家以共享、共思、共学的方式主动参与。她鼓励同学们通过自由协作,表达对学习本质、科技赋能教育、建构式课堂等议题的看法。在Dr.Lin的课堂上,同学们无需拘泥于语言的选择或表达的形式,任何回答都是被允许的。

图片

随后,Dr.Lin深入浅出地梳理了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融合应用。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她阐释了如何将支架式教学、最近发展区理论等与技术工具有效结合。通过课堂学习,同学们对新型认知工具在提升课堂互动性与信息交流效率方面的应用价值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运用专业知识破解数字时代教学难题的热情。

8月6日至7日,Dr. Yao Shih-Ying 为同学们带来《教育评估基础》系列课程。在第一堂课中,Dr. Yao 围绕“评估什么”“生成式 AI 如何影响评估”及“如何运用评估结果”三个驱动问题展开教学。她从教育评估的核心概念出发,深入讲解了形成性评估与总结性评估的具体实践,为访学团成员厘清了教育评估的底层逻辑。第二堂课聚焦评估的科学性,Dr. Yao通过拆解效度证据的五大来源,结合实际案例阐释抽象概念,帮助同学们直观理解:评估的“科学性”并非冰冷的数字堆砌,而是贯穿评估设计、实施与反馈全流程的内在严谨逻辑与核心要求。

图片

为期两日的课程系统串联了教育评估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不仅深化了访学团成员对“科学评估支撑教育”的理解,更启发他们在AI时代思考如何设计更公平、精准的教育评估,为未来的教育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启迪。


参访国家图书馆课程


8月5日下午,访学团参访了新加坡国家图书馆(The National Library Board)。新加坡国家图书馆作为东南亚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图书馆之一,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和独特的建筑设计。同学们漫步在图书馆的各个角落,沉浸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看到了与不同年龄段读者适配的学习区;尝试了多媒体中心先进的设备和多样的数字资源,感受到科技与知识融合的魅力。

图片

同学们表示,此次参访深入体验了新加坡先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及其推动全民阅读和终身学习的实践,更启发了对学习空间、科技教育及公共服务的新思考。


图片
图片
科技炫色: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实践



新加坡“新生水”

(NEWater)自来水厂


8月7日下午,访学团走进新加坡“新生水”自来水厂,一场关于水资源循环利用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之旅就此展开。

图片

随着讲解员的介绍,同学们深入了解了新加坡在水资源利用领域的非凡成就。从滨海堤坝、海水淡化再到“四大水喉”“ABC水资源计划”,无不展现出新加坡对资源利用与国家发展的长远布局。“新生水”的一步一景、一角一隅,皆是珍贵的学习素材,也让访学团感受到科技改变世界的力量。

图片



图片

这场跨越文明、知识与科技的研学之旅,不仅是一次视野的拓展,更是一次对教育本质与未来可能性的深度探索。当“文明底色”“知识亮色”“科技炫色”在记忆里沉淀,相信这份经历会成为教育学子求学路上的一束光,照亮更多未来方向。


  •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 邮箱:jky@zjnu.cn
  • 浙ICP备05001954号-1
Copyright © 2023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