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大首页
  • English
  • 首页
  •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专业介绍
    学院领导
    机构设置
    规章制度
    学院标识
  • 党建工作
    教工党建
    学生党建
    党员之家
    主题教育
  • 师资队伍
    特聘教授
    人才梯队
    专任教师
  • 学术科研
    重点学科
    项目申报
    科研成果
    科研仪器
    学术活动
  • 本科生教育
    课程建设
    通知公告
    专业介绍
    规章制度
    教学研究
    课程思政
    成果展示
  • 研究生教育
    招生就业
    培养工作
    学位工作
    导师简介
    导学思政
  • 教师教育
    微格实训
    教师技能考核
    教育实习
    教育研习
    基地建设
  • 国际合作
  • 社会服务
    自学考试
    教师培训
    合作办学
  • 学工在线
    学风建设
    科研与竞赛
    校园文化
    就业工作
    学生组织
    班级风采
    学生资助
    学子风采
    学生团建
  • 校友工作
师大首页
学术科研
    首页  学术科研
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教师在《教育发展研究》上刊发系列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 2025-07-29 浏览次数:10


近日,浙江师范大学高质量教育发展研究院、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教育理论创新团队李云星教授、江淑玲副教授、刘小柳博士、博士研究生苏文静、科研助理蒋如怡等围绕“数智时代的教育应对”“本土化的跨界教研协作范式”在《教育发展研究》第12期发表系列研究成果。

图片
图片
图片




论文《数智时代青少年的情感隐忧与教育消解》关注数字化背景下青少年的情感发展,文章指出,在当前数字化生存样态下,青少年社会交往呈现出“符号化”“去身体化”和“弱社会化”等特征,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情感发展的隐忧,具体表现为情感的物转、情感的极化和情感商品化。为此,教育需要不断丰盈青少年的情感生活、加强青少年的数字伦理与同理心教育、培育青少年的批判性数字素养,促使青少年能够审慎、理性、积极地参与数字化情感实践。

图片
图片

论文《数智时代的生命进化与生命教育的时代重构》聚焦于数智时代的生命成长主题。文章指出,人类在数智时代进入了“生命3.0”阶段,人的生命形态正发生深刻变革,自然生命可被定向增强,社会生命趋于数字连接,精神生命走向意识扩展。这一系列变革为现行生命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重构需求,未来生命教育应当强调焕发生命的本源活力,人机共生的生命教育,多元实践的融通育人,从而在数智背景下完成自身价值、内容与路径的系统性重塑。

图片
图片

《如何建构跨界教研合作的良性运转机制——兼论ANT理论与本土哲学智慧的对话》一文以高校与中小学教研合作中经常面临的“同”与“异”矛盾为背景,以K项目为典型个案,成功构建了“同”与“异”动态调和的跨界教研网络。文章发现,ANT理论对跨界协作网络建构的阐释与中国哲学智慧中“和实生物”的生成观、“推己及人”的交互观、“执两用中”的平衡观及“知行合一”的实践观高度契合。两者的相互印证,不仅增强了ANT理论在本土化应用中的解释力,也彰显了中国哲学智慧在指导教育协作与理论创新中的独特价值,为构建融通中西、兼具自主性和包容性的跨界教研合作的自主知识体系提供了新的路径与参照。

图片



“数智时代的教育应对”专题从情感发展与生命成长等多个角度关注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境遇对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与教育带来的危机与挑战,在此基础上尝试建构数智时代情感教育与生命教育的新形式、新路径,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与深刻的理论意义,是教育理论创新团队建设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性成果。论文《如何建构跨界教研合作的良性运转机制——兼论ANT理论与本土哲学智慧的对话》融合中国哲学智慧和西方理论,建构出了本土化的跨界教研协作范式,为全球教育合作提供了中国经验和解决方案。


  •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 邮箱:jky@zjnu.cn
  • 浙ICP备05001954号-1
Copyright © 2023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