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大首页
  • English
  • 首页
  •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专业介绍
    学院领导
    机构设置
    规章制度
    学院标识
  • 党建工作
    教工党建
    学生党建
    党员之家
    主题教育
  • 师资队伍
    特聘教授
    人才梯队
    专任教师
  • 学术科研
    重点学科
    项目申报
    科研成果
    科研仪器
    学术活动
  • 本科生教育
    课程建设
    通知公告
    专业介绍
    规章制度
    教学研究
    课程思政
    成果展示
  • 研究生教育
    招生就业
    培养工作
    学位工作
    导师简介
    导学思政
  • 教师教育
    微格实训
    教师技能考核
    教育实习
    教育研习
    基地建设
  • 国际合作
  • 社会服务
    自学考试
    教师培训
    合作办学
  • 学工在线
    学风建设
    科研与竞赛
    校园文化
    就业工作
    学生组织
    班级风采
    学生资助
    学子风采
    学生团建
  • 校友工作
师大首页
新闻动态
    首页  新闻动态
喜报|教育学子李楚钰荣获第十九届“绿城·十佳学子”荣誉称号,王润泽获提名奖
发布时间: 2025-05-15 浏览次数:10

5月14日,浙江师范大学第十九届“绿城·十佳学子”现场评审会暨颁奖仪式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二楼报告厅举行。经前期层层筛选,来自各学院的15名优秀学子脱颖而出,入围现场评审环节。通过在评选汇报会上的陈述展示、现场答辩,教育学院2023级学科教学(数学)研究生李楚钰荣获浙江师范大学“绿城·十佳学子”荣誉称号。2022级小学教育研究生王润泽荣获浙江师范大学“绿城·十佳学子”提名奖。

“绿城·十佳学子”:李楚钰

缘起书信:与西部的初次结缘

李楚钰的故事要从一封信说起。2019 年,在学校 “‘信’好有你” 的活动中,李楚钰与西部甘肃礼县一名初二学生结下了不解之缘。中考前,那名学生在信中写下 “最遗憾的是,竟没真正见你一次”,这句朴实的话语,在李楚钰心中埋下了 “去见他们” 的种子。当 “青鸟云课” 志愿者招募的消息传来,作为大二学生的李楚钰毫不犹豫地第一个报名,并以面试第一的成绩入选。从此,她戴上耳机,通过线上教学,让知识的声音率先传入青海省海西州中学。在长达一年的线上支教中,她深刻体会到 “服务同学” 的责任担当不应局限于网络。大三时,担任校学生会主席的她,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校园,组织省 “挑战杯” 竞赛、校新生演讲赛等省校级志愿活动 50 余场,覆盖学生超 5000 人次,个人志愿时长更是达到 1000 小时,连续三年获评省、校 “杰出志愿者”。

远方来信:坚定支教初心

2021 年毕业季,面对人生抉择的李楚钰正处于迷惘之际,张桂梅校长致青年的一封信如启明之光,照亮了她的人生航向。她以首批成员的身份加入浙江师范大学对口帮扶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的支教团,跨越山海,奔赴西部教育一线。

马边彝族自治县深嵌大小凉山腹地,她所支教的学校在校生中,彝族学生占比达 83%。正是在这里,李楚钰初次萌生将民族文化融入数学教学的想法。她紧贴民族学生需求设计兴趣课堂,相关课程深受孩子们喜爱。当她收到浙江省教育厅的表彰时,第一时间通过信件与马边的孩子们分享这份荣誉,并许下 “一定会再回西部” 的承诺。而早在听到第一声 “支教老师好” 时,扎根西部、服务边疆的决心便已在她心中生根发芽。

言而有信:投身乡村振兴与支教创新

2022年7月,作为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副团长,李楚钰带领团队成员前往广西龙州,追随黄文秀的脚步,驻守百坭村,投身乡村振兴一线。百坭村是一个常住人口 823 人、流动人口超 1000 人的村屯,在这里,面对 38 度的高温,他们一天最多要走访 50 户脱贫户。在龙州支教期间,李楚钰因材施教,将壮锦特色融入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她执教的班级平均数学成绩提高 50%,年级前十的学生人数实现了 “从 0 到 3” 的突破。校党委书记蒋云良到访龙州时,她作为代表,介绍了融入壮族文化的数学课程实践。
  支教过程中难免遇到迷茫困惑,浙师校友、“时代楷模” 陈立群学长的一番话让她坚定了方向:“你应该把握机会,在祖国西部探索民族地区数学教师的更多可能!” 课余时间,她化身为留守儿童的 “大姐姐”、手持锄头的植树人、龙州县公益助农主播以及中越国际边关春龙节的翻译志愿者,在祖国边境线上留下了浙师青年的志愿身影。这一年,她获评龙州县“大学生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优秀共青团员”,用实际行动践行了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的誓言。

“信信”相印:从实践者到传播者的转变

2023年,李楚钰重返浙师校园,虽离开教学一线,但通过书信始终与学生保持联系,用自己突破困境的经历激励学子。作为跨专业研究生,她在研一期间以综测成绩满分的表现,成为专业唯一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作为浙师2024年“田家炳杯”学科教学(数学)专业教学技能大赛全国一等奖的唯一获奖者,展现卓越教学能力;通过将民族文化创新融入数学教学,主持参与省教育厅规划课题、省新苗人才计划等科研项目近20项;累计获得A类学科竞赛国家级奖项等各类荣誉100余项,并获评校级三好学生、十佳团干部等荣誉称号。 

在与学生的信件往来中,李楚钰开始思考如何在浙师这片沃土上延续支教热情。她从 “实践者” 转变为 “传播者”,担任研究生会主席期间,入选省新世纪人才学院,先后赴省委党校、义乌市委党校参与培训,并作为全组唯一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向来自全省 109 所高校的代表分享浙师的支教故事。在学生榜样人物荣誉盛典的颁奖舞台上、微团课大赛的一等奖名单里、面向团中央新媒体记者的话筒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定点帮扶办的感谢信中,都有她的身影。她是众多优秀学子中的一员,但又不只是 “那一个”,她代表着浙师青年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

李楚钰的故事,是浙师青年用青春和信念编织的赞歌。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让我们看到了当代大学生在祖国西部绽放的青春之花。相信在她的影响下,会有更多浙师学子投身到服务基层、奉献祖国的伟大事业中,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获奖体会

距离初次与师大、与教育学院相遇已有七年时光。从面对课题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的懵懂,到能在三尺讲台侃侃而谈,教育学院为我提供了学术提升与教研进步的丰沃土壤;从 “活动小白” 到能够独当一面的 “核心主创”,浙师给予了我施展才干的 “大舞台”。作为一名 “浙师支教人”,我倍感光荣。我深知,今日的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是浙师历届研究生支教团精神的薪火相传。未来,我将铭记师长教诲,扎根基层,潜心教学,在更高的舞台发出浙师教育人的声音。

——李楚钰




“绿城·十佳学子”提名奖:王润泽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1/2
  •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 邮箱:jky@zjnu.cn
  • 浙ICP备05001954号-1
Copyright © 2023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