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大首页
  • English
  • 首页
  •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专业介绍
    学院领导
    机构设置
    规章制度
    学院标识
  • 党建工作
    教工党建
    学生党建
    党员之家
    主题教育
  • 师资队伍
    特聘教授
    人才梯队
    专任教师
  • 学术科研
    重点学科
    项目申报
    科研成果
    科研仪器
    学术活动
  • 本科生教育
    课程建设
    通知公告
    专业介绍
    规章制度
    教学研究
    课程思政
    成果展示
  • 研究生教育
    招生就业
    培养工作
    学位工作
    导师简介
    导学思政
  • 教师教育
    微格实训
    教师技能考核
    教育实习
    教育研习
    基地建设
  • 国际合作
  • 社会服务
    自学考试
    教师培训
    合作办学
  • 学工在线
    学风建设
    科研与竞赛
    校园文化
    就业工作
    学生组织
    班级风采
    学生资助
    学子风采
    学生团建
  • 校友工作
师大首页
学工在线
    首页  学工在线
剑桥访学记:在康河畔寻找学术与文化的启示
发布时间: 2025-04-07 浏览次数:31

2023年暑假,教育技术学2101班张铭姿同学前往世界顶尖学府——英国剑桥大学访学。让我们跟随她的文字,感受这趟充满魅力的异国旅程吧。


初心启航:从履历需求到学术求索


2023年夏天,我站在康河畔的数学桥前,望着垂入水面的柳枝,回想起申请剑桥访学的缘由。坦白说,最初确实带着丰富履历的务实考虑,但当真正走进这座拥有八百年学术底蕴的大学时,对深度学习的纯粹向往得到强化。就像三一学院门前那棵源自牛顿苹果树的新苗,看似寻常的选择,却可能带来认知上的重要转变。


学术体验:在传统与创新中探索知识


01 理论学习的深度探索

理论课堂是剑桥学术体验的精髓所在。教授们学术造诣深厚,讲解细致入微,特别是在算法理论方面,能够将复杂概念讲解得深入浅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教授们极其重视课堂互动,经常抛出问题激发思考,鼓励学生提问。有时一个问题能引发教授滔滔不绝地讲解半小时,展现出对知识的热忱与钻研。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从基础概念到前沿应用,层层递进,使我们能够建立起系统化的知识框架。同时,教授们也会适时引入最新研究成果和行业动态,保持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前瞻性。



02 促成实践学习的创新体验

剑桥的实践教学环节设计独具匠心,尤其注重算法的实际应用和可视化呈现。在编程实验课上,我们使用专业的可视化工具,实时观察算法的执行过程,这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直观易懂。教师对算法可视化的讲解非常精细,帮助我们透彻理解每个步骤的原理和意义。除课堂实践外,学校还组织了多次实地考察,让我们亲身体验理论在产业中的应用。小组项目则要求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方案设计到编码实现,再到成果展示,全面锻炼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这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习模式,不仅加深了我对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文化体验:在差异中寻找共通


01 建筑空间中的历史与现代

漫步在剑桥的石板小路上,古老的学院建筑与现代设施和谐并存。圣约翰学院的传统建筑与新落成的科研楼隔河相望,这种时空交错的景观让我联想到中国古老文化与现代发展的关系,让我重新思考如何在尊重传统的同时推动创新。



02 艺术体验与文化启示

在剑桥期间,我有幸观看了一场户外版《仲夏夜之梦》。演出在河畔的自然环境中进行,利用自然景观作为舞台背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这种将艺术融入环境的表演方式,让我思考东西方艺术表达的异同——无论是中国传统戏曲的写意化表演,还是西方的环境剧场,都在探索如何让观众更深入地参与艺术体验。



03 舌尖上的文化碰撞

剑桥郡,这片被称为“英国美食荒漠”的土地上,却意外地成为了各国料理的交汇点。韩国烤肉的炭火气息、墨西哥塔可的辛辣风味、法国甜点的丰富层次,各色美食在这里构成了一幅国际味蕾地图。然而,每当尝过这些异国风味后,我总会在舌尖上找寻那份熟悉的中式滋味。


归航思考:在对比中重新认识自我

临别前在剑桥的最后几天,我逐渐理解了这里教育理念的精髓。剑桥强调教学质量,注重思考的深度与广度,每天的学习虽然没有严格的时间表,但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和自主探索,恰恰体现了“少即是多”的教育智慧。

回国航班穿越云层时,窗外的落日将天空染成了渐变的琥珀色,恰如这段访学经历在我心中留下的多彩印记。这次跨越地理与文化的旅程,不仅是学术视野的拓展,更是一次思维基因的重组——让我能够以牛顿的严谨解析数据,以达尔文的耐心观察趋势,以拜伦的感性捕捉灵感。在这座凝结了八百年智慧结晶的学府中,我领悟到知识不是简单的累积,而是在交融中产生的化学反应;文化不是孤立的岛屿,而是相互映照的星河。当东西方思想在我的认知版图上建立起新的神经连接,我开始期待这种跨界思维将在未来的学术与职业生涯中绽放出怎样绚丽的可能性,正如康河畔那些承载了无数思想碰撞的古老橡树,静待春风唤醒每一片新叶。


  •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 邮箱:jky@zjnu.cn
  • 浙ICP备05001954号-1
Copyright © 2023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