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大首页
  • English
  • 首页
  •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专业介绍
    学院领导
    机构设置
    规章制度
    学院标识
  • 党建工作
    教工党建
    学生党建
    党员之家
    主题教育
  • 师资队伍
    特聘教授
    人才梯队
    专任教师
  • 学术科研
    重点学科
    项目申报
    科研成果
    科研仪器
    学术活动
  • 本科生教育
    课程建设
    通知公告
    专业介绍
    规章制度
    教学研究
    课程思政
    成果展示
  • 研究生教育
    招生就业
    培养工作
    学位工作
    导师简介
    导学思政
  • 教师教育
    微格实训
    教师技能考核
    教育实习
    教育研习
    基地建设
  • 国际合作
  • 社会服务
    自学考试
    教师培训
    合作办学
  • 学工在线
    学风建设
    科研与竞赛
    校园文化
    就业工作
    学生组织
    班级风采
    学生资助
    学子风采
    学生团建
  • 校友工作
师大首页
新闻动态
    首页  新闻动态
马陆亭教授接受《光明日报》专访发表对 “高校评价体系改革,未来该往哪个方向走?”的看法
发布时间: 2025-03-07 浏览次数:63

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社会需求的快速变化,高校评价体系改革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传统的百分制评价方式已无法完全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探索建立更加多元化和结构化的评价体系。

近日,《光明日报》就多所高校铺开大学生学业评价改革这一现象对浙江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马陆亭进行了深度访谈。马陆亭教授认为,“评价改革不能止步于‘取消百分制’,更要构建与社会需求同频的育人坐标系。”同时,马陆亭教授分析,数字时代的发展,推动文凭社会向能力社会转型,倒逼高校探索结构化评价体系,“未来课程或可按‘思维能力培养、专业技能训练、知识体系构建、兴趣素养拓展’四大模块分类,对应采取百分制、等级自选制、通过/不通过制等开展差异化评价。”而这一设想,与高等教育法中“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形成呼应。

马陆亭教授进一步指出,当前学生面临的困境之一是无目标的被动应付,导致“内卷”等无意义的竞争现象。他强调:“哪代人不奋斗不拼搏?现在学生的困境在于无目标地被动应付。”因此,高校评价体系改革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未来,随着高校评价体系改革的深入推进,更多高校将逐步建立起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育人坐标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将得到更充分的支持。评价体系的多元化与结构化将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助力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脱颖而出。

  •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 邮箱:jky@zjnu.cn
  • 浙ICP备05001954号-1
Copyright © 2023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