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大首页
  • English
  • 首页
  •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专业介绍
    学院领导
    机构设置
    规章制度
    学院标识
  • 党建工作
    教工党建
    学生党建
    党员之家
    主题教育
  • 师资队伍
    特聘教授
    人才梯队
    专任教师
  • 学术科研
    重点学科
    项目申报
    科研成果
    科研仪器
    学术活动
  • 本科生教育
    课程建设
    通知公告
    专业介绍
    规章制度
    教学研究
    课程思政
    成果展示
  • 研究生教育
    招生就业
    培养工作
    学位工作
    导师简介
    导学思政
  • 教师教育
    微格实训
    教师技能考核
    教育实习
    教育研习
    基地建设
  • 国际合作
  • 社会服务
    自学考试
    教师培训
    合作办学
  • 学工在线
    学风建设
    科研与竞赛
    校园文化
    就业工作
    学生组织
    班级风采
    学生资助
    学子风采
    学生团建
  • 校友工作
师大首页
新闻动态
    首页  新闻动态
我院承办第四届国际数学教材研究与发展会议分会场
发布时间: 2022-11-21 浏览次数:552


2022年11月14—17日,第四届国际数学教材研究与发展会议(ICMT-4)于北京师范大学顺利召开。该会议是国际数学教材研究领域最重要的综合性学术会议,继英国、巴西和德国之后,首次在中国召开。本次大会持续4天,收到了113篇论文,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德国、巴西、以色列、荷兰、挪威、新西兰、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20多个国家的400多位数学教育工作者齐聚此次盛会,通过5场大会报告、4场专题研讨、1场工作坊、68个口头报告及7个海报展示,共议数学教材研究的诸多重要研究方向。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主会场与分会场相联动的方式,实现多地域和跨时区交流,开闭幕式向全球直播,大会报告同时在主会场和6个分会场组织线下收看。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17幢718会议室是此次会议重要的分会场之一,我院张维忠教授、唐恒钧教授、陈碧芬副教授、徐元根副教授、白改平副教授等老师及数学教育相关专业的四十余名硕博研究生线上参与了此次会议。

在11月14的开幕式上,由ICMT-4国际程序委员会主席、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副院长綦春霞教授主持,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申继亮先生、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先生、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主席梁贯成先生、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先生、中国数学会理事长田刚先生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先生先后致辞,高屋建瓴地指明了数学教材研究的当代价值、关键问题和重要方向。据统计,开幕式线上参会人数超过4000人,并引发了中国网、光明网、人民政协网、中国教师报、搜狐网、新浪网等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

11月14至17日,本届会议邀请了东北师范大学史宁中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Janine Remillard教授、德国帕德博恩大学Sebastian Rezat教授、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Gert Schubring教授和韩国教育大学JeongSuk Pang教授做特邀报告,还邀请了来自国内高校、中小学的多名研究者和研究团队展开4场专题研讨和10个分论坛的68场口头报告。其间,探讨了有关数学教材开发、数学教材内容和语言、数学教材使用和学生成就、数学教材历史研究、数学教材比较研究、数学教材政策、其他学科与数学教材、课程改革和教材发展的关系、数学教材元研究、疫情背景下数学教材面临的挑战及其作用等研究主题。闭幕式上,ICMT-4本地组委会主席、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教授进行了会议总结发言,向所有参与此次盛会的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及社会公众总结了此次大会的创造性举措和成果,并对为本次大会做出努力和贡献的国际程序委员会、本地组织委员会、大会秘书处及核心成员、分论坛主持人、大会志愿者、分会场单位表示了由衷的感谢;第五届国际数学教材研究与发展大会的国际程序委员会主席、埃因霍温理工大学的Birgit Pepin教授介绍了ICMT-5在挪威的准备情况,并向世界各地的数学教育同仁发出了诚挚的邀请;最后,由ICMT会议发起人之一的ICMT-4国际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华东师范大学亚洲数学教育中心主任、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数学教育首席教授范良火教授致闭幕辞。

我院张维忠教授应邀担任本次大会组织委员会委员,共有三名师从张维忠教授的博士研究生以不同的形式参与了此次学术会议并进行了口头报告。其中,马俊海通过线上参会,以《中国初中数学教科书中的数学家表征研究》为题进行了报告。该研究采用福柯式话语分析,从多个方面对中国人教版和北师大版12册初中数学教科书中的数学家表征情况进行了定量与定性分析,引起了与会者的广泛兴趣和关注。江漂以线下参会的形式,做了题为《初中数学教材中创造性思维的比较研究》的报告。该研究借助中学数学课程的创造性思维分析框架,对中国和新加坡两国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创造性思维进行了定量分析,引发了与会者对该话题的深度讨论。此外,李婉玥也以线下参会的形式,报告了题为《数学教科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价值取向研究——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为例》的研究。其从价值取向的角度,构建了一个分析数学教科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框架,并应用该框架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进行了相关分析,在交流环节与参会者就该研究和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报告后,三位博士研究生都对与会者的提问作出了细致的回应,并展开了进一步的思考。

为期四天的学术风暴,充分展现了世界数学教材研究的前沿与热点,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数学教材发展沿革和展现了数学教材研究的中国智慧,增强了海内外数学家、教育家、数学教育研究者和数学教育实践工作者的交流与合作,对数学教材的改进和课程改革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数学教育研究和实践的青年力量,我院参会的研究生也表示在此次学术会议中深受启发,丰富了对相关研究的思考。



  •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 邮箱:jky@zjnu.cn
  • 浙ICP备05001954号-1
Copyright © 2023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